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父亲与书

2021-09-23 16:37:56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982年春天,患心脏病的父亲住院回来,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了,虽然才74岁,看上去却像个80出头的老人,白了发,猫了腰,走路还柱起了拐杖。更明显的是,听力比以前也差多了,你给他说话,他总是把手掌弯曲,挡在耳后,瞧着你的模样问:“什么?你再说一遍。”父亲是个爱面子的人,怕对方腻烦,以后就很少问人事情了。

以后,父亲每天不是在门口转转,就是坐在板凳上打盹。起先,我认为他是在犯困,后一想,父亲每晚早早入睡,中午还要午休,怎么会困呢?一定是他身上缺营养吧。于是,我给父亲买了糕点、奶粉等各种补品。父亲却说:“我的饭量不小,又不择食,什么营养都不缺,以后不要再给我花这些无用的钱了。”

有一天,父亲突然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好看书,看了好几箱子书。事变以后,日本兵和皇协到处搜查,我怕他们发现书了引起麻烦,就挖坑把书全埋了进去。唉!现在想来,多可惜啊!”过了一会儿,父亲眼睛一亮,看着我说:“你给我借一本书吧。”

“书?”我吃惊地睁大眼睛,父亲要看书?心里说,只要父亲开心,我怎么都行。忙不迭地答应:“行,行。”

我知道老年人喜欢看历史故事类的书,就给父亲借来一本《隋唐演义》。父亲接过书,脸上洋溢出多日来从未有的笑容,连声说:“好,好,我看看,我看看!”

从此,父亲每天戴着老花镜,坐在院里的椿树下,捧着那本书看。他看得那么入神,常常把饭端到跟前还不知道。催他吃饭时,他总是说:“我看完这一页了再吃。”

后来,父亲又让我给他借了几本。我问父亲为啥老了竟迷上了看书,父亲叹口气:“唉!因为心脏病,医生让我戒了平时的小爱好——烟酒茶,这不说,耳朵还不中用了,别人给说话,听不见,看看电视,又听不清说什么,我几乎与外界隔绝了。我腿脚也不灵活,出门不方便,也没人来找我坐着,我还不如哑巴哩!我没有别的嗜好,一天天在家待着,太苦闷,太无聊了。我想,看看书,看看里面人物说的话,我也会开心的。”

父亲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以前我觉得,父亲生病受了那么大的罪,差点进了阎王殿,应该给他吃好的,喝好的,不让他劳动,让他少摊闲事。这样,他的心情才会舒畅,才会感到幸福。遗憾的是,父亲竟说苦闷、无聊,我感到非常惭愧。父亲耳聋我替不了,但我要想方设法让他高兴。我骑自行车到县城书店一次给他买回了单田芳的评书《薛家将》《三侠五义》,袁阔成的评书《施公案》《薛刚反唐》,还有他年轻时看过的《万花楼》《粉妆楼》等一大摞子书。这些书,故事性强,读起来上口,很适合老年人阅读。父亲接过书,翻翻这本,摸摸那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时候,村里常常停电,晚上没电时,父亲便点上柴油灯,戴上老花镜,把书伸到灯头跟前,眯缝着双眼,依然一字一句地念到深夜。我注意到,此时的父亲脸上露出多种表情,时而严肃,时而紧张,时而凝眉,时而悲伤,有时嘴还微微地翕动着,想必父亲一定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是在跟书里的人物说话呢!夜深人静了的时候,父亲屋里常常还亮着灯,我担心父亲熬夜吃不消,已经睡下了的我不得不起床过去劝他入睡。

父亲的记忆力还算可以,看了书,故事情节能记住大半。有时看累了就到外面走走,见门口的木墩上坐着几个老年人,抑制不住看了书的激动,便给他们讲起书中的故事,那些老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地,来听父亲讲故事的老年人多起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搬着马扎来到我家门口,坐在父亲对面,像听评书一样聚精会神地听父亲讲着。听后,他们有时开怀大笑,有时议论纷纷,气氛非常融洽、热烈。有时,父亲还没到,那些老人已经坐在木墩跟前等候父亲了。

父亲声情并茂的讲述,博得在坐所有老年人的赞许。逢上下雨天,父亲出不了门,就有些老人到我家找父亲坐着。尽管父亲有时听不清他们问什么,但总是按照自己的猜测回答一番,常常是所答非所问,引得在场人一阵大笑。

然而,父亲必竟心脏不好,血压也高,为了他的健康,我让他坚持服药,身体一有点不适,立刻给他就医;另外,在饮食上,对他还特别注意调节,粗细搭配,饭菜可口,并由原来每天一个鸡蛋增加到两个鸡蛋。我不肯让父亲着急,一直百依百顺着他,有空了,就坐在他跟前,和他谈书中人物的命运,谈故事的结局,并问他还想看哪些书。

书,对父亲来说,简直就是神奇的良药,祛除了积存在他心里许久的烦恼。自那以后,我再没见过父亲大白天打盹,也再没听到父亲郁闷的唉叹声,他的脸上皱纹舒展开了,腰板也挺直了,仿佛年轻了好几岁,见人还爱微笑着打个招呼。看到父亲一天到晚心情那么舒畅,我心里也格外的幸福。

这件事使我感悟到:人上了年纪,都愿活得很幸福,但他们因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随心所欲给自己创造出幸福,他们的幸福,要靠儿女们给予。作为晚辈,不能将自认为的“幸福”来孝顺给老人,应该除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外,还要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精神得到了慰籍,才会活的有滋有味,才会感到幸福,才会益寿延年。(石家庄市赵县北冯村 宋书明)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