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儿时的地窖井

2021-08-16 16:56:58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连续两天的夜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的一句话:“夜里下雨一天晴”。

这貌似是天气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农民最喜欢的。因为老天爷疼爱和照顾穷苦的农民,入夜后,农民们结束了在地里一天的辛勤劳作,回到家里吃完饭,早早地上床休息了。这时,天公开始作美,下起雨来,默默地浇灌和浸润农民精心侍弄的庄稼,因为那都是农民们的心头肉。待到即将天亮时,雨便停了,农民便可以高高兴兴地下地干活了。

昨晚又是一夜雨,雨点落在窗户的雨搭上,滴滴答答的,影响了本就极差的睡眠。半睡半醒间,想起了儿时爬到地窖井里躲雨,还把井口的盖子盖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睡到半夜,被大人找疯了的趣事。

八十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后,农民们家家都有了一定的余粮,生活也逐渐丰裕了些。冬天也开始冬储一些萝卜、白菜、红薯、土豆之类的农产品,以备度过漫长的冬天食用。

那时候没有冰箱、冰柜,没有空调,没有保温设施,于是,家家挖地窖的习俗,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地面三、四米以下,温度和地表以上是不同的,四季的变化不大,近似于恒温,属于“冬暖夏凉”。地窖主要用途是冬储,冬天作为“暖窖”,可以怕冻的食物放进去,能存放一冬天而不被冻坏。夏天炎热,可以作为天然的“冷库”,把遇热容易腐败的食物放进去,就能多保存几天。

农村挖的地窖有好多种,有圆筒形的,有长条形的,有挖个深坑再向四周挖几个储藏室的,不但存放着一家人过冬的食物,更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家也有,而且我家的是一个“地窖井”。

之所以叫作井,大家都知道,农村的吃水井,都是上面的口很小,以便于人们打水时在井沿上站立。从井口往下开始向四周成圆形扩开,越往下扩得越大。

我家的就是这样,挖地窖时,父亲突发奇想,独树一帜,上面只留了一个很小的小口,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身体出入,井口上面用砖垒高了半米多,还做了一个木头盖子盖上,以防下雨时雨水灌进去。往下便逐渐变大,待挖到最深处时,更是突然向四周拓展,拓展到足有多半间屋子那么大,像一个倒置的漏斗,或者说更像一个红酒的醒酒器。

父亲说这样受外界温度影响更小一些,从理论上讲绝对是有道理的,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是这样。但小时候的我只知道,下面能放更多的东西,冬天很暖和,夏天挺凉快,上来下去时挺好玩,里面很清静。

有了这个地窖井,大人们便把所有冬天怕冻、夏天怕热、平时怕坏的东西,诸如白面、小米、蔬菜、大枣、苹果等等统统放进去,以图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于是,在地窖的最下面,那个远远大于井口的,圆形的空间里,转着圈存放着各类吃的东西,一堆儿一堆儿的,随着季节不断地变换着。

入冬前,这里就成了萝卜、白菜和红薯的天下,堆得满满的,以维持一家人整个冬天的生计。

地窖井没有上下的固定梯子,因为井壁是从上到下向外扩展着倾斜的。

因为我在家里是最小的,从六、七岁开始,父亲就用绳子拴在我的腰上,再绕一下兜住屁股,把我续下去,我或者端着一个小盆子,或者提着一个小兜子,取得少时就用手拿着,再把我提上来。

后来,哥哥们想了一个好办法,用两根绳子,几根木棍,做了一个“软梯”,上面用钩子挂在井沿上。这样,一个人就可以上上下下的取东西了。

秋后的一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很冷,西风落叶,寒蝉凄切。

放学回家后,大人在地里干活还没有回来,屋门锁着。又冷又饿的我在院子里徘徊了半天,最终决定到地窖里去躲一会儿。

掀开地窖的盖子,下到软梯上,再在头顶把盖子盖上,只留一个小小的缝隙,让地窖里不至于太黑,然后顺着软梯到了最下面的储藏区。

地窖里很暖和,坐在草垫子上也很舒服,摸了一个红薯,擦吧擦吧便吃了起来。吃完后,躺在草垫子上,望着井口的那一束亮光,听着井盖上滴滴答答的雨声,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头顶上已经没有了丝毫亮光,也不知道几点了。赶紧摸着黑爬起来,顺着软梯出了地窖。

回到屋里才发现,已经是半夜了,大人们还都没有睡,出去找我刚回来,母亲更是找遍了全村和学校,正因为没找到我而发愁。

我也吓坏了,怕父亲揍我,赶紧承认错误,解释说又冷又饿,没地方去,就爬进了地窖里躲一会儿,没成想睡着了。

父亲没有说我,只是告诉我,以后再躲进地窖里不要盖盖子,小心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然后就躺下睡觉了。母亲则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转身去把锅里热着饭菜端了上来,和我一起吃。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一场特别大的暴雨让院子里泡了起来,地窖也被冲塌了,被深埋在下面的那些食物,让父亲心疼了好几天。

现如今再回到村里,地窖都已经绝迹,成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儿时的一个美好的记忆!(北戴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林琳)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下一篇: 那年,我二十岁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