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山景

2021-03-17 15:41:05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是大山生前总爱唱起的一个京剧段子。

其实,他就是一幅山景,且以朴真、自然的韵致“引来”观景的人们。友朋中人,也常为那独具的韵致所牵动,引发出斯景斯情斯感斯叹的美丽与庄重。在铁凝的笔下,这韵致化作了文章,让我们随着那篇《山不在高——贾大山印象》也去作一番山景的观览吧。

铁凝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大山认识的。那时大山的《取经》刚刚在全国获奖,正在文坛惹人注目,成为河北省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短篇小说作家。那时的铁凝则在保定地区的一家文学刊物做小说编辑,职业习惯使她很自然地想到找大山约稿,于是有了她1981年早春的正定之行。

铁凝是乘长途汽车来到正定的,在大山工作的文化馆见到了那位已闻其名未识其面的贾大山。已近中午的时间打乱了铁凝原已拟好的采访计划,只好客随主便听凭东道安排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是初见乍识,大山还是恪守待客之道,一尽地主之谊,真诚地接待了这位年轻同道的来访。他把铁凝领回了家里,尽管还不相熟,一顿家常便饭于双方来说都该是一个相宜的安排。

大山做饭的当儿,铁凝打发时间地扫描了主人的“府第”:那是一座安静的狭长小院,屋内的家具不多,就像见过的许多城里的居民家庭一样,但处处整洁。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窗前一张精巧的半圆形硬木小桌,与四周的粗木桌椅比较很是醒人眼目。论气质,显然它是这群家具中的精英。他的小说也许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出来的吧。

饭端上来了,自然少不了正定府特产卤煮鸡,但给铁凝留下很深印象的却是那碗菠菜鸡蛋汤:这不仅是那成色的精美,而且还有程序的严谨,他先将打好的鸡蛋泼入滚开的锅内,再把菠菜匀匀地撒进,待汤稍沸锅即离火。一番如此的制作,那菠菜显得脆绿,蛋花散得地道……至今铁凝还记得他站在炉台前打蛋、撒菜时那潇潇洒洒的姿势。

好吃好喝一番招待,正定之行的主题却被淡化了。那一次铁凝没有组到大山的稿子,以后她也从未组过他的稿子,这使铁凝觉得好像她的初次正定之行简直就是为了吃一顿大山的招待饭,而大山实在是用了一种友好的方式把铁凝给“打发”了——可不,那时铁凝刚刚二十岁出头。

这一切并没有妨碍大山给铁凝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是一个宽厚、善良、又藏有几分智慧的狡黠和几分谋略、与农村难以分割的知识分子。他嘴阔眉黑,面若重枣,深情的持重多于活跃。

铁凝的正定之行,虽然无功而返,却也是一个值得记下的历史日子,他们因文学而相识了,那时大山在文化馆工作。

1986年秋天,铁凝又来了正定,这次不是向大山约稿,是赴大山之邀,此时大山已是县文化局长了——这在铁凝是早已料到的。铁凝第一次见识大山后,就认为大山迟早会被发现、脱颖而出的,这种感觉被她的这次正定之行印证了。

正定作为河北省的著名古城,留给今天以丰厚的历史和文化,面对城内这“檐牙交错、钩心斗角”的古建筑群,晨钟暮鼓、烟火氤氲的禅院寺庙,文化局长的最佳人选真是非他莫属了:他称得上是一位熟悉正定古代文化的专家。他自如地如此表现着,一面完善着心中要使这些古代文化重放光彩的计划,一面接待着各路来宾,即使面对再大的学者、专家,大山也不会露“怯”,因为他的“贮存”里不只是那些静穆着的砖头瓦块,还有着各派学说和枝蔓的富藏。

作为大山邀来的客人,铁凝审视地观察着这位正定东道:他在正定这个古文化的群体里,生存得如此便当稳妥,行动举止如鱼得水,那些古寺古塔仿佛他的心爱之物被他摩挲着,那些景致在他返璞归真的天真构想中被他描绘着。在如此的背景和氛围中,大山似乎也成为了这座苍浑古城的一件古物,这秀美风光里的一抹亮色。美是和谐,原是有道理的。

作为文坛中人,铁凝的“看大山”还有着于古城价值的另一层认识。在大山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止是“古”,还有“新”,是传承与弘扬的融合,是文而化之的升华。在这块不知积淀下多少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他以融入身心的辛劳播下一粒粒文学的种子,营造出一个打上贾氏标记的文学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世态万象的人物鲜活地“闪烁着乐观的辛酸,优美的丑陋,诡谲的幽默,愚钝的聪慧,冥顽不化的思路和困苦中的温馨”,这不正像一架透镜,从那本真的影像中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昨天,也看到了时代的今天么?

铁凝又一次来正定的时候,大山已是县政协副主席了,文化局长则成了他的兼职。熟悉了,他们的话题便随意起来,听到身兼两职的最新消息,铁凝自然地问及他最近在忙什么。大山说,娶了一房儿媳妇,张罗着修钟楼,就是开元寺那个唐代钟楼。大山的作答似是洞开一扇小窗,让铁凝对他的印象又有了新的解析:娶儿媳妇与修钟楼在大山那里都是那么普通又那么重要,他决不向你隐瞒他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觉得人终归离不开人间烟火。

从和大山的接触中,从大山的言谈里,铁凝看到了这个世俗中人的洒脱:你面对这个地道的正定人,像是面对一个得到大彻大悟的入乡随俗者,那貌似的木讷神情,那明白的糊涂,那机敏的麻木,就连对终究丢不下的文学他也总是显得有几分不那么在意,用他的话说只是“好”这个。

的确,这样的洒脱是物有所值的,这使他省去了四处窥探打听文学行市与人竞争高低所受之苦,使他写着小说就如同他修开元寺的钟楼和娶儿媳妇一样的轻松。大道自然,大道无形,也许这就是他的开悟了。

大山的开悟,使他拥有了精神上的洒脱,却未给他带来身体上的健康——他病倒了。

1995年秋天,铁凝来正定看他,食道癌手术后的大山已没有了当年的神采。他形容憔悴,白发很长,蜷缩在床上,声音喑哑且不停地咳嗽。疾病改变了他的形象,只有他的眼睛依然如故,那是一双能洞察世事的眼睛:狭长的明亮的,似是一种有重量的光在眼中流动,这便是人们形容的那种犀利吧。正是这双闪着超常光亮的眼睛使大山不同于一般的重病者,它鼓舞着大山自己,也让看望他的朋友们看到一些希望。

1996年冬天,铁凝又一次来到正定,是陪同蒋子龙来看大山的。这时的铁凝已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主席了。他们的到来使大山显得兴奋,大山和从天津来的蒋子龙聊着,聊文讲所的同学,也聊文坛近事。铁凝从旁观察着大山:他形容依然憔悴,身体更加虚弱,但我却真心实意地说着假话,说着看上去他比上次好得多。病人是需要鼓励的,这一日,大山不仅下床踱步,竟然还唱了一段京剧给蒋子龙听。他强打着精神谈笑风生,他不忍耽误我们的时间,似又怕我们立刻离去。他说:“你们一来我就能忘记一会儿肚子疼;你们一走,这肚子就疼起来没完了。”如果那时癌细胞已经在他体内扩散,我们该能猜出他要用多大毅力才能忍住那难以言表的疼痛。我们告辞时他坚持下楼送我们,他显然力不从心,却又分明靠了不容置疑的信念使步态得以轻捷。他仿佛告诉人们,放心吧,我能熬过去。

大山最终没熬过去,他走向了人生之旅的终点。十几年的时间,作为朋友的铁凝,看着他走过了后半生,听着他述说了前半生。五十四年,历史长河的一瞬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大山给铁凝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印象驱动着从不轻易为别人写印象记的她破例地写下了那篇《山不在高——贾大山印象》。大山去后,她又写下了《大山在我心中》的悼念文章。

铁凝这样写道:

大山的作品不倒,他人品的字号也不倒。 (王志敏)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张晓华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