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文旅>>

河北万全秧歌传承人王桂轩的艺术生涯

2020-09-22 15:33:50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农民报 · 河北农网讯(记者张宝程)梨园人生不寻常,培育英才有良方。提高演技登绝顶,桃李满天更芬芳。——《梨园赞歌》

白驹过隙,总有指尖里夹不住的时光。但每一次向曾经的过往回望,总有莫名的情愫穿越心底最深的地方,催醒那些虽已过去,却终究无法忘记的岁月。对于一生都在致力表演与传承秧歌的王桂轩老人而言,已经久未登台,但多少个日夜,当他一次次在记忆里的秧歌舞台上风华正茂时,有一些熟悉的东西就与站在台下的他重逢了。

出生于1943年的王桂轩,现年已77岁,籍贯怀安县第九屯村,现居孔家庄镇,在他走过的这些岁月里,万全秧歌已经伴随他整整63个年头。63年的岁月,他一直致力于万全秧歌艺术的发展,将人生最宝贵的几十年都献给了秧歌。2018年11月,王桂轩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全秧歌传承人。

或许,所有的热爱都能在岁月的间隙里找到渊源。王桂轩从小就爱好文艺,但凡村里老艺人的戏他必定要看,且从头看到尾。在校期间,他极为勤奋,认真学习,听老师讲课,每学期都受到老师们的嘉奖。高小毕业后,13岁的王桂轩因父亲双目失明,为了照顾老人,没有继续求学,只好在家务农,但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冬天他和小伙伴玩耍时商议要一起去学唱戏,从此与戏结缘,情牵一生。于是,在日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们每天晚上去龙王庙和老师傅们学习,那个冬天他唱了《走雪山》,又扮演了《打金枝》的金枝女、《算粮》中的王宝钏等女角,因为他天生一幅好嗓子,地道的须生腔,韵味很纯,声音非常好听,又因为是童音,很快很多人就知道了他。14岁时,王桂轩开始跟随本村秧歌艺人周贵德学唱秧歌戏,主工青衣、小旦,因扮相俊秀,嗓音圆润而颇受十里八村乡民的厚爱。所唱秧歌剧目有《别字误》《借冠子》《猪八戒成亲》《七人贤》《四玉带》《采花盗》等四十余出,每年要到乡下演出,因扮出来活脱脱一幅女相,嗓子又好,台下观众曾为他是男是女一赌输赢,并为其送了绰号“娃娃旦”“气死女根儿”。

1959年,万全与怀安两县合并,秧歌艺人周贵德率王桂轩等十余名艺徒进了怀安县文工团。入团后王桂轩继续从事秧歌戏的表演,并用秧歌调移植了不少秧歌大戏,如《打金枝》《七人贤》《断桥》《哭殿》《算粮》等。1959年7月,张家口地区举办各县专业剧团汇报演出。怀安文工团参演的是秧歌戏《借冠子》和《别字误》,《借冠子》里王桂轩饰演张四嫂,周贵德饰演刘二嫂。《别字误》中王桂轩饰刘氏,因万全秧歌和扇歌腔高亢新颖一炮打红,荣获一等奖。张家口人民广播电台为两个剧目录了音。后来,由王桂轩主唱的民间歌舞《歌唱人们公社好》参加了河北省人民汇演,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与赞扬,并荣获演出特别奖。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因为秧歌,王桂轩收获了精神上的极大富足。那时王桂轩他们的演出次数很频繁,白天要去各个水库为工人唱,一天三场,晚上还得去工地上唱,抽空还得排练新的剧目,一天的行程排的满满当当,特别辛苦,但王桂轩却乐此不疲,直到今天,那段累并快乐着的日子依然让他念念不忘。

1961年,怀安万全两县分开,王桂轩调入万全晋剧团,开始尝试工须生,并为万全县晋剧团排练了不少秧歌戏。如《别字误》《猪八戒成亲》《七人贤》等,当时晋剧团和万全秧歌混演,各有风骚,各有特色,颇受观众欢迎。1985年,他被任为万全县晋剧团业务团长。1993年万全晋剧团用万全秧歌排演了由国家一级编辑、张家口著名剧作家杜忠创作的宣传计划生育的小戏《刘林醉酒》,王桂轩饰演剧中的刘林,本团女演员胡月娥饰演刘妻,该节目参加了张家口地区文艺团体汇报演出。他们以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别具特色的万全秧歌腔征服了观众,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并荣获编剧演出一等奖。而王桂轩也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荣获了“国家二级演员”的称号,在获得了众多荣誉的同时,他还担任了万全县第一、二、三、四等连续十二届政协委员。

即使到了花甲之年,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王桂轩依然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众多新曲目。2011年王桂轩自编自演了秧歌戏《狗蛋求婚》,这种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在万全举办的2011年春节晚会上,他用丰富的万全秧歌唱腔排演并主唱主演了歌颂万全新面貌的歌舞《喜看万全换新颜》。2012年春节晚会上又导演主演了秧歌小戏《捐款路上》,歌颂万全人民为灾区捐款的大爱之心,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新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王桂轩酷爱万全秧歌艺术,至今11个基本唱腔能脱口而出,演出过的万全秧歌戏有四十余出。

为了挖掘万全的历史文化,使作为戏曲文化的“活化石”万全秧歌得以传承和发展,退休后的王桂轩依然辗转于秧歌的传承之路上。他积极为万全秧歌培养新人,2010年王桂轩几经呼吁,成立了由30多名中老年骨干组成的“老年艺术团”,在演唱晋剧的同时学唱秧歌。老年艺术团除了在老干局活动中心排练节目以外,还经常辅导周边村庄秧歌队,以及在各大广场、娱乐场所指导对秧歌感兴趣的人。

2019年,在全区举办的首届民间艺人颁奖典礼上,久未登台的王桂轩与酷爱戏曲的张锡义二人表演了经典秧歌戏《借冠子》,表演完毕,台下纵然多是他们年代之外的年轻人,但掌声雷动。或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无论到了哪个年代,总能与当下发出共鸣。那一年,王桂轩被区文旅局、区文联联合授予“万全区民间艺人”,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认同。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全秧歌的传承人,王桂轩深知这个身份赋予了他另一种责任。所以,除了活跃在舞台上,这几年他在秧歌的传承上花了更多的心血。2011年10月,在王桂轩的倡导下,成立了以他为首的五名文艺上小有建树的老同志参加的“万全秧歌收集整理小组”,对万全秧歌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截止目前,除将万全秧歌的十一个基本唱腔全部记谱填词并一一录音外,还整理出《卖皮弦》《别字误》《李三娘推磨》《猪八戒背媳妇》《白花过年》《大烟鬼显魂》等10余个剧本。他说:“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事,不能让它失传”。

如今,已经77岁的王桂轩仍然非常忙,每年从春节开始,秧歌演出就排得满满的,闲下来就致力于收集整理万全秧歌、指导新人。已是古稀之年的王桂轩虽然鲜少出现在舞台上,但是他排演过的那些经典秧歌作品,他和老同事精心编辑的《万全秧歌传统剧目汇编》却在不同的地方被人注目、想起。那扭秧歌时矫健的身姿早已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而他对秧歌艺术的那份全情投入与几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已然被岁月收藏,成为观众一次次回望时最温暖的念想。(文中素材均由王桂轩女儿王彦提供)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韩双志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