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要闻>>

保定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23-03-24 17:13:50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农网讯(燕赵农村报 张宝程)3月23日,保定市召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保定市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公共文化服务场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至今,全市累计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各21家,美术馆17家、博物馆40余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8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95个,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定市还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建成书院71座、主城区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座和社区图书馆16个,今年还将新建73座书院、主城区建成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同时,全市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所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公益活动100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市、县两级均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健全,新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安国市、顺平县、定兴县、高碑店市、竞秀区新建文化设施已基本完工;蠡县、唐县新建文化设施已开工。同时,改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四馆”率先实现改造提升,总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至4.5万平方米,完成10个县级文化馆、11个县级图书馆的新改扩建,实现县级“两馆”脱胎换骨;谋划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易县、望都、高阳、清苑、博野等县区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高品质的文化需求。目前,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县级“两馆”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空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构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文化保定·乐享生活”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活跃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今年节日期间全市共开展文艺演出、春节送福、非遗展演以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等活动1600余场,为人民群众奉送了丰富的“文旅大餐”。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近几年每年发放文化惠民卡都达5万余张,发放文化惠民券达100余万张,连年领先全省。高端文化活动彰显品质,《生生不息梨园情》亮相2022央视春晚,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保定戏曲魅力,“2022·关汉卿戏剧展演季”被列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重要品牌活动;第十七届“文华”奖6部剧目在关汉卿大剧院成功上演;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斩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金奖;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办的“新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展览将于近期正式开幕,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端文化大餐。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创新多样。2021年保定市完成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市群艺馆通过文化“云”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了一批艺术体验电子设施。市美术馆利用文化“云”平台,发布多项展览活动,观众可即时掌握。同时,结合“书院之城”创建工作,全市创新性打造了一批书院、社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服务延伸至最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着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人人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目前,保定市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以上。加快大型专业体育赛事场馆布局建设。加快推进保定文体新城、保定冠军之城国际射击基地、保定人民体育场(馆)改造提升等市级重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县级“3+X”场馆设施保障能力。保定市体育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场四馆、西湖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项目,2024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实施保定市体育场片区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组团、游泳馆组团、室内综合训练馆组团、体育培训中心组团及体育馆组团的升级改造。推进国际级射击赛事场馆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馆建筑及附属设施和户外场区配套设施,总投资约为6.2912亿元,目前正在进行专项债申报工作。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正在全力实施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除西湖体育公园项目外,同时推进占地180余亩的恒祥体育公园和占地3000余亩的东三环带状体育公园建设,全面加大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推动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环城水系项目涵盖90处体育运动设施、28处特色场地、15处服务驿站及17处停车场,其中体育运动设施包含马拉松全马赛道、篮球、排球、笼式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等全民健身设施。2022年为主城区六个公园更新或增加40个种类共186件健身器材;为市五区100个小区配建健身器材;完成笼式篮球场15个及笼式足球场8个。

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按照中国文联和省文联的要求,强力推动县级文联组织建设,全面实现县级文联组织全覆盖,有条件的乡镇村全部建立文联组织。在全市广泛实施“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动员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积极开展文艺辅导培训、慰问演出、展览展示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落实文艺数字化战略,打造全市数字化文艺推广平台。根据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要求,发挥数字技术对文艺发展的强大赋能作用,大力实施文艺数字化战略,持续抢占数字化浪潮先机,实现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推进保定文艺高质量发展,市文联现在正在建设数字化文艺推广平台。此平台主要开设市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文艺家风采、文艺精品推介、团体会员展示、文艺动态、文学期刊分享等专栏。不断提升全市文学艺术的受众,实现保定文艺数字化管理及推广,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的线上“文艺家之家”。目前,平台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丰富宋氏祠堂暨保定作家群纪念馆惠民功能。宋氏祠堂位于秀水胡同南侧,为中西合璧式四合院建筑,是不可多得的民国初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201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联依托此地设立保定作家群纪念馆。2022年,为保护好文物,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展开了修缮保护工作。工程竣工后,宋氏祠堂继续保留保定作家群纪念馆功能,并嵌入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文艺资料数字化共享,并具备远程会议,小型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研讨会、笔会和分享会功能。同时,定期向群众开放,举办惠民讲座,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新场景,贡献文艺力量。

紧扣时代脉搏,开展精品创作奉献人民群众。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始终团结和引领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主动融入时代、厚植家国情怀,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学精品。组织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集《玉兰花开》讲述了援鄂医护的感人事迹。《追梦百年》结集近百位作家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老作家赵新小小说作品集《一个老百姓》热情讴歌人民、礼赞生活。贾为绘本作品《起飞,大鸟》讲述了雄安的生活风情。翟英琴创作出版《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大山里的音乐会-共产党员邓小岚的故事》,展现时代楷模风范。举办群众性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大家以亲历视角记录时代变迁、体悟发展成果、汲取奋进力量。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节点和重要工作中屡有佳作问世,起到了提振信心、鼓舞人心的作用。聚力文化强市,举办品牌活动赋能美好生活。举办文学进工厂、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活动,让文学浸润基层,让基层群众尽享文学之美。在我市新华书店、直隶尚书房、梅花书店、市图书馆等地设立保定作家作品专柜,既推介优质作家作品,也为人民获得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畅通渠道。与市电视台合作举办《诵读保定》节目,鼓励支持广大作家走进保定经济广播《书香保定》节目讲述保定红色故事。连续举办十七届迎春诗会暨荷花淀文学奖颁奖典礼,推进我市文艺事业发展。强化梯队建设,培育文学队伍夯实人才支撑。定期举办“文友会”活动,通过文学研讨、培训、采风、诗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发现新人、培养人才,锻造了一支活跃在我市文学创作一线的中坚力量。办好《青少年文学》《荷花淀》两刊,为中青年文学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文学创作园地。邀请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来我市讲学授课,提升作家的创作水平。成立网络文学艺术委员会、报告文学艺术委员会等专业文学创作组织,突出抓好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型文学群体的服务管理。与鲁迅文学院等国家一流文学人才培养机构合作对重点作家进行培养,打造文学高地,重铸“保定作家群辉煌”。立足文学共享,坚持基层导向激发创作活力。坚持全市文学工作一盘棋理念,统筹推动文学活动向基层下移,组织成立采风创作志愿服务基地,在学校、社区、村镇成立小作家协会、文学社等文学组织。推动《青少年文学》《荷花淀》两刊不断网络化、电子化,文学服务更加即时、高效。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