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要闻>>

邯郸农民张增义 10年写诗2500首谢党恩

2022-07-13 09:03:11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10年,咱们乡村有了大变化,街道宽了、净了,房屋高了、亮了,厨房无烟、无味了,连广场上扭秧歌的大妈、荡秋千的孩子脸上都乐开了花……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一切,都在邯郸市肥乡区农民张增义写的2500首诗歌里留下了“烙印”。

  “当代农村面貌新,鸟语花香树成荫;街道宽敞且平整,红花绿叶蝶来寻”,2019年春天,肥乡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看着小康堡村旧貌换新颜,张增义即兴写了这首诗。

张增义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74岁,家住辛安镇镇小康堡村,因为家境贫寒,小学没上到头就辍学了。虽说底子很薄,但他坚持读书看报20多年,夯实了写作功底,尤其近10年来爱上了写诗,每天写一两首诗歌成了生活乐趣,“创作笔记”攒了30多本,辑印了两本诗歌集,第三本诗歌集正在排版中。

  翻开张增义的诗歌集,家国情怀充溢字里行间。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刚结束,张增义即赋诗一首,“开局之年好兆头,凝心聚力共筹谋;旌旗一杆当空耀,披荆斩棘写春秋”,用饱蘸豪情的笔道出亿万人民的激动心情,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难、乘胜前进的豪迈气势跃然纸上。


  张增义生活在农村,更多地关注身边的衣食住行、产供销需、家长里短,甜与乡亲们同喜,苦与乡亲们同悲,些许细微的变化都在他的诗歌里留下痕迹。“红椒串串挂门框,房檐倒挂玉米棒;翠绿白菜畦里长,高粱谷子庭院放。蟋蟀吱吱墙根叫,儿童嬉戏追逐跑;老翁拄杖捻须笑,感谢党的政策好”,这是2014年小康堡村“庭院秋色”的场景,而到了2018年5月25日,小康堡村街道完成了净化、美化,离开家几天的张增义回到家门口却认不出家门,有感而发:“小康堡村搞美化,出门仨月不认家;街道整洁又平整,忠孝礼义成诗画。小树伸叶把手招,花香穿越连万家;几经周折找到门,儿童追逐笑我傻。”这首诗歌是他心境与情景的写照。

  2020年9月22日,喜庆丰收节。“大雁南飞趁深秋,万物霜天竞自由;农夫放歌歌声脆,田间村口庆丰收。高粱籽满涨红脸,谷子弯脖像害羞;玉米怀抱棒槌穗,豆角咧嘴向您瞅……”欢快的诗句表达了丰收后农民的轻松愉悦,也展示了乡村金秋的美丽图景。

  物质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推动了文明新风的形成,肥乡区婚礼简办持续推进,深得民心,婚礼当天不上菜肴、不动酒,“大锅菜+馒头”是招待亲友的标配。张增义为乡村兴起的节俭新风点赞,诗曰:婚礼不把酒宴摆,烟茶糖果大锅菜,限用车辆少用人,俭办婚事新风来。


  2016年肥乡撤县设区,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张增义所在的小康堡村附近划为工业区,各种企业竞相入驻,村民就近打工成了时尚,而打工的节奏也改变了农民在家做早饭的习惯,看着家门口小吃摊的烟火气日渐浓厚,张增义兴奋了,写了这样一首诗:油条豆腐胡辣汤,抹嘴挺胸离饭庄;赶往开发新工地,甩开膀子干一场。


  10年历程,10年变化,每个人都在分享发展的成果。然而,张增义,一位普通的老农,拿笔写了10年诗歌,篇数2500余首,他把身边的变化都装进30多本草稿本里,厚厚一摞,仍在与日俱增。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执着,张增义拿出来这一首诗:地铺黄金天镶蓝,农人收获天地间;如今政策无限好,感谢党政指引咱。燕赵农村报记者看到,诗歌的题目是《感恩》。(燕赵农村报记者 李月锋 )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于广宁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