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村振兴>>

景县 85后新农人科学种田闯出大“名堂”

2022-05-09 08:19:20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农网讯(燕赵农村报记者 李晓阳 通讯员 高雷 卢增晖)天刚蒙蒙亮,景县龙华镇贾吕村村民高磊早早来到自家的麦田里查看苗情,几百亩麦田随风泛着绿油油的波浪,颇为壮观,“种子是省农科院研发的,成熟早、产量高,用起来放心。”高磊说。

今年36岁的高磊是这个县里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他凭着十几年在土地上的坚守和探索,种粮种出了“名堂”,闯出了一条靠种粮增收致富的新出路。“只有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标准农田,才是实现粮食增产的保障。”谈起种粮秘诀,高磊说。

高磊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对农村有着不一般的情感。2008年大学毕业后,看到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已无暇顾及家里的农田,导致很多田地抛荒,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决定回到农村创业,把青春献给田野,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高磊和县里农技人员在自己承包的农田里查看今年小麦的长势情况。卢增晖 摄 .jpg

高磊和县里农技人员在自己承包的农田里查看今年小麦的长势情况。卢增晖 摄 

一回村,高磊就流转了六七十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刚开始,由于资金困难,技术缺乏,加上经验不足,高磊种植起来很吃力,但他肯吃苦、勤学习、善专研。为了走出困境,他主动对接县里农技人员,线上咨询、线下请教,每天起早摸黑忙碌在田间,还主动学习关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的相关技术,尝试机械化耕种,终于生产有了起色。“国家倡导科技种田,咱可要紧跟形势,做个新型农人。”高磊经常说。

高磊正在自家果蔬大棚里查看甜瓜的长势。卢增晖+摄.jpg

高磊正在自家果蔬大棚里查看甜瓜的长势。卢增晖 摄

2013年,高磊的农业生产迎来了一个大发展,他一下承包了418亩农田,创办了高磊家庭农场,主要进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经营起来比原来困难的多,承包后的头两年农场的粮食产量很低,许多亲朋好友劝他改行,但一向不服输的高磊选择继续坚持。他主动请教农技专家,从选种、施肥、灌溉等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琢磨、去实验,还积极参加现代农业职业培训,提升技能。凭着精细的管理,高磊的农田收益逐年转好,原本中低产的普通农田经过系统改造已经升级为高标准的粮田。

“这些年从事农业生产,真切的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高磊谈道,“这些年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农场用的化肥是根据自家土壤特点配置的,使用的自动伸缩喷灌、指针式喷灌等灌溉系统又省工又省水,还购买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多种配套农机,种植的科学化和机械化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农场粮食产量连年提高,如今小麦亩均产达到了580公斤、玉米平均亩均产达到了790公斤。”

高磊正在自家果蔬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长势。卢增晖+摄.jpg

高磊正在自家果蔬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长势。卢增晖 摄

长年在田地里风吹日晒,高磊整个人晒的皮肤黝黑,但他依然乐在其中,他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蜕变成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他表示,会继续把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科学种田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胡洪月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