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要闻>>

独家|种粮效益哪里来?献县万亩大户张秋江给你答案!

2022-03-30 10:48:49 来源:燕赵农村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

人们常说种地不挣钱,而沧州市献县种粮大户张秋江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种粮不挣钱,是因为不会种,种得少。”目前,张秋江正在“适度规模种植、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不断延伸粮食生产的产业链。

眼下,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整天不得闲的张秋江闲了下来。即便“宅”在家中,张秋江也没“躺平”,他不断用电话调拨着春耕生产的物资。

今年49岁的张秋江,是献县西城乡小邵寺村人。他既是一个种粮大户,又曾担任过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对小邵寺村粮食生产情况了如指掌。

张秋江介绍,小邵寺村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粮食生产面积3000多亩。十多年前,当地人种粮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农田的精耕细作,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流转土地。

每年秋收,张秋江的合作社粮食产量蔚为壮观。图为合作社农民正在晒粮。(燕赵农村报记者郭庆峰摄)

谈及当时人们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张秋江分析,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前20年,还没有出现“打工热潮”,多数农民以种地为生。“后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值钱,农民打工一天就能挣200元,农民觉得种地的收入比不上打工,辛苦种地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因此很多人对农田不再精耕细作,不再投入过多的财力、精力,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张秋江向燕赵农村报记者介绍,他们村当时的小麦亩产量只有400公斤。

周围的乡亲陆续外出打工挣钱了,而张秋江却坚持认为:“农民的主业还是种地。种地不挣钱,那是没找对路子,没有实现集约化生产。”2010年,张秋江成立合作社,开始探索适度规模化种植。

“刚开始流转了七八十亩,每亩流转费800元,到年底一算账,除流转费外,每亩地还有三五百元的纯收益。”这更坚定了张秋江走适度规模种植的路子。自此之后,除了流转本村耕地外,张秋江还把目光投向了县域内其他村庄。他一边推行土地流转,一边托管闲散土地;育良种、强管理,建成了产粮示范基地。他引进农业开发项目,科学配置电力、管网设施,拓宽、硬化田间路,让大型农机具开进了农田。全村一年两季粮,亩产达1200公斤,年产粮370多万公斤,比农户自己管理,亩产量增加了约三成。鲜活的数字再次印证了张秋江的思路是正确可行的:粮食亩产量的增加,是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结果。

今年,“中央一号文”鼓励农民“多产粮、产好粮”的文件精神,更是让张秋江信心满满。他介绍,自己的合作社这几年已经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延伸到面粉、杂粮、馒头等深加工的产业链,今年还将采取“互联网+”的模式,注册商标,做大做强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领和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共同富裕。

(燕赵农村报记者郭庆峰摄)


来源:燕赵农村报
责任编辑:毕更新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