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林海深处的故乡 内心深处的梦想

2021-12-07 15:15:29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的故乡,在大兴安岭的主峰之一伊勒呼里山的正南面,在主峰大白山一千五百米海拔到一千一百米海拔的过渡带上。这里的山地、丘陵起伏,主峰常年积雪,在每年的五月开始融化,细细的雪水流下山岗,在山谷的草甸子上变成群星般的沼泽,到五月中旬,雪水的流量增大,沼泽里的水越集越多,平静地流过高低不平的塔头墩,形成千万条溪流,向山谷的低平处流去,再很快汇聚,渐渐成为一条大河。这条晶莹清澈的河,这条凉得彻骨的河,让两岸的草丛、森林吸纳无尽的营养。当年河岸上的菅草,多高及人肩,开白花的狼毒草,长得亭亭玉立,叶子像翠绿的长裙,花朵像俄罗斯姑娘。

这里的柳树又粗又高,山丁树、稠李树又绿又壮,还有老鸹眼树,一到夏秋,果实满枝,红的、白的、紫的、绿的,甚至于红白相间,沉甸甸、热闹闹。这丰美的河岸,自然引来了鹿和鸟来觅食,动物们又引来了常年在山里打猎的鄂伦春人,他们管这条水量丰沛、给自己运来丰硕食物的生命之河叫甘河。

1952年起,开始建设大岭各段铁路,连接齐齐哈尔、牙克石等城市。铁路两侧的小站纷纷建起,一色的红砖房、白站牌、黑字站名。我的家乡甘河镇也设了站。一夜间,铁路两侧涌来了许多开山的、伐木的、筑路的人,这是甘河两岸千百年来,除鄂伦春人外,首批来这里定居安家的人,他们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伐木人。

1959年,这里又来了第二批居民,他们是抗美援朝回国的转业兵,此前他们是在黑龙江开发北大荒的“农垦兵”,后又随着祖国一声召唤,来到大兴安岭林区开山筑路。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大兴安岭还迎来了首批毕业分来的大中专生,他们多在大岭中心城市牙克石、加格达奇两个省管的林业管理部门落了脚。

甘河南岸是一片东西狭长的河谷盆地,往南是渐次飙升的山地,林海深深,松林、桦林、柞林,漫山遍野,一望无际。

我记事已是三四岁了,那时甘河的居民只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独门单院的坐地户,他们多以采野果、山货为副业,种土豆、卜留克、大白菜和小麦来维持生存,一口山东方言,骨子里勤劳、友善。

另一部分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涌进大兴安岭的开山人、伐木人、筑路人、建设者,这其中就有我的父亲母亲等大批的新大岭人,随着他们进山进岭,这条古老的山脉,便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这是属于大岭人自己的时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甘河小镇地下水极其丰富,每家室内的储菜地窖不足两米深,开春时节地窖下涌上的水,离地表就一米左右。

因为家家都有地窖,如果赶上旺水年的春季,地下水上涌,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老张家人口多,冬储菜就得多,地窖就得大,张家把大屋临炕的地面之下,全挖成了地窖,却没用砖或圆木把窖壁加固。开春,地窖里起支撑作用的土豆吃没了,地下水悄无声息地慢慢渗出,一天夜里,泡塌了地窖,老张家险些睡梦中见了“龙王”。

把小镇分为南北两部分的是1965年建成的伊加铁路。这条铁路的南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南面是先来的居民,他们多独门独户,似乎向后来人宣告一个铁的事实,他们才是这里最早的主人。这些鲁冀来的最早移民,至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代人,他们的生活悠然、平静。木障子圈围的小院子里,若有一老翁挥镐种地,必有一两孩童跟着点种子;若有一老妇夏日在自家院内收获菜畦子的小白菜,必有一两男孩女孩绕于膝前。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家的男女主人,只有到了傍晚才能看到,因为一整天他们都在山里打猎或采摘野菜野果。趁着暖和时节,他们要把全家一年所需的钱挣到手,不然寒冷少粮的冬天是无法扛过去的。

铁道南的农人家极少与铁道北的新居民联系。铁道北的人家是挣工资的。路南人吃水多是自家院子里挖的土井,井深两米多,用扁担钩吊着一个铁水桶放入井中,即可打上一桶清凉的地下水。

有的人家没有土井,就挑着一双铁皮水桶,到二三百米远的甘河,打大河的水喝,这是极其平常的事。

路北人家则是“群居供水”,在这一栋栋排列的住宅区域,平均每二十户就有一个公用的四方形防冻水房子,围着一架站立的铸铁压井。当年,这种井几乎遍布林区的各个小镇,那“噗嗤噗嗤”的抽水声,在小镇回荡了至少三十年。2007年,我回到甘河时,见87岁的于大爷家仍在使用这种压井。

河北岸,跨过百米宽的灌木丛,沿着河谷陡然挺起一座山,挡住了来自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劲风和寒冷气流,让小镇所在的河谷盆地保持着持久的湿润度。从每年9月底飘来雪花,到来年4月山里的冰雪融化,这大半年,土地基本处于冬眠状态。春季醒来的山野土地,总是喧腾腾的,一脚踩上去,会留下深深的足印。

12岁那年,我离开故乡时,脚印深深浅浅,头脑懵懵懂懂。30多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这个深藏在大兴安岭深处的小镇,就是我的根,我的魂……(陈晓雷)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