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任劳任怨全家尊重 长眠青山无悔“牛生”

2021-09-08 17:08:30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家乡整整32年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没几年,我也刚好初中毕业,正赶上包产到户,每家每户都从原生产队分得一些生产用具和牛羊。人人都愿意分到母牛,生了小牛犊能卖钱,也有分到公牛的,公牛分两种,牤牛和腱子牛,被阉割的牛叫腱子牛。那年冬天,我家分到了一头母牛。因为天气寒冷,牛棚必须用玉米秸秆围起来,还得经常用铡刀铡秸秆干草,天天喂。大年三十晚上,还专门捞一盆小米饭拌到草里喂牛,意思是过年了,黄牛也够辛苦的,奖励一下,有一句俗话: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管顿饭。

黄牛冬天没啥事,偶尔拉车柴禾,于是,村里养牛户都把牛聚在一起,大家轮班天天上山放牧。开春谷雨前后,黄牛是最忙的,除了给我家种地拉犁,别人也经常来借牛。牛拉车犁地基本不用训练,套上就能干活儿,把牛様子放在牛脖子上,系上绳扣,牛嘴套上一个牛箍嘴(用山榆树条子编制的,防止乱吃东西),有的公牛不好摆弄,就找个剪子形的钢筋勾插到牛鼻子里,用绳子系着,绳子这一头攥在人手里,如果牛不听话,就拽绳子,牛鼻子疼得受不了就老实了。春耕的时候,我手里拿一个柴禾条子,一声吆喝就开始种地了。

种地拉犁,牛只需一头,人却要请上一大帮子。我负责牵牛,哥哥扶犁,依次是点籽的、撒土肥的、盖籽的、拉石头滚子压地的,我那时候刚毕业,个头不太高,在牵牛过程中,牛蹄子经常踩到我的脚上,踩得怪疼的。

早饭后太阳刚冒红就下地干活了,干到9点歇头歇,牛累得闭目养神,人们在地头喝水抽烟聊天。过了半个小时继续干活,到中午12点收工。人们都去吃饭,收工后,黄牛不能立即吃草料,得拴在木桩子上休息,看到牛倒嚼(反刍)了,才能喂牛,种地这些日子牛累,一天三顿都得给粮食吃,增加营养,平时就是吃草。如果牛不倒嚼,说明牛没歇好,不能喂它。驴马不用这样,卸了套子,让驴马在地上打几个滚就行,起来抖抖身上的土,算是休息好了,这就是驴打滚。

夏天牛就没事了,天天上山溜达吃草,养牛户轮班上山放牛。记得有一年夏天,轮到我上山放牛,出发的时候还是晴天,快晌午时突然下起大雨,夹杂着冰雹,砸在脑袋上生疼啊!我慌不择路,一头扎到树下。其实树下是最危险的,容易被雷击。牛们也都有名字,比如:小白脸、烧火棍、大花脸、猫爪,只要你喊它们的名字都知道回头。有时候放牛晌午不回来,就找一块平垫地方,让牛们都趴着歇晌,也叫打晌,牛倌掏出炒面或饽饽啃上两口。

中秋节前后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天天套上牛车去地里拉棒子、红薯、高粱、谷子等等。有的牛车是木制的轱辘,在车轴的地方上粘油,就是本村木匠做的车,这种车走起来“嘎吱嘎吱”响声大,牛拉着也费劲。

黄牛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牵着牛犁地,可能是它累了,竟然挣脱跑了,在村里转了几圈,我和哥哥在后面追,碰倒孩子可就麻烦了。母牛相对来说比较温顺,公牛脾气大,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公牛发脾气了,用犄角把主人顶出老远,摔了好几个跟头,受点轻伤,这就是牛脾气。

那时候北方的农民冬天基本没啥事,出外打工的也少,顶多就是上山打柴。我家那头黄牛冬天也没事干,天天撒到山上晒太阳。有一天夜里,黄牛挣脱缰绳顶开牛圈门,跑到院子里偷吃玉米。那时候粮食紧缺啊!我父亲听到动静,赶紧把牛赶进圈里拴好。

记得那年开春种完地后,这头黄牛生下一个黄色小牛犊,小牛犊刚出生浑身湿漉漉的,它四条腿不停地蹬,想要站起来,牛妈妈就用舌头给小牛犊舔毛。过了一个小时后,小牛犊身上的毛都干了,也能站起来了。我和哥哥扶着小牛犊去吃奶,这小牛犊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没事时候,我就抱起小牛犊在院子里跑着玩。有个老大爷说,你天天早晨抱着小牛犊跑几圈,等这个小牛长大了你还能把它抱起来,你就成大力士了,别人都摔不过你。我一听高兴坏了,天天早晨起来抱犊在院里跑,头两月还真行,两月以后,小牛逐渐长大了,抱不起来了,不像老大爷说的那样啊!这个梦想破灭了。

1983年左右,电影《少林寺》,电视剧《霍元甲》在全国热播,我村就一户人家有个12英寸黑白电视,晚上都去他家看电视,那时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很多人都能哼唱几句,特别是少林寺演出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武热潮,很多青少年都奔少林寺习武,我那时候刚毕业,也想去少林寺习武,但是从没出过远门,不知道怎么去。于是去乡里书店买了两本练武术的书《少林长拳》《小洪拳》,书上有图,我自己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练,有时都忘了吃饭,早晨天不亮就起来,去村边小树林里练武,马步、弓步、扑步、虚步、歇步,从易到难,经过一年多的习武,还别说,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

自从我到县城上班后,黄牛就由父亲和哥哥饲养了,我每次回老家,都会给黄牛添点草。这些年它生了好几个小牛犊,长大都卖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村基本不用牛耕地拉车了,因此很多人家都把牛卖了,惟独我家没卖。我母亲慈祥善良,就像包惜弱(《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母亲,家里养的小鸡小鸭都舍不得宰杀)。黄牛为我家做出过很大贡献,再困难也不能卖,一直把它养到老算了。

2006春天老黄牛走完了勤劳善良的一生,我家不忍心吃肉,就把它埋在山坡上了。母亲非常难过,晚饭都没吃,好长时间才恢复常态。(杨瑞林)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下一篇: 捡起扔掉的纸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