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老实人扬言讨饭 居然讨回尊严

2021-09-06 17:19:49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奶奶有四个孩子,除了我父亲,大姑还有两个妹妹,就是我二姑、小姑。二姑远嫁山西,几十年就回来了一次,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大约只有六七岁吧,那年我奶奶病重。我小姑家的村子距离我家有十五里地,我姑父在省城工作,七十年代末,小姑带着几个孩子去了省城,记忆中她只回来过两次。所以,经常回来看望我奶奶、陪伴我奶奶的,就只有大姑了。

大姑身材微胖,脸色白净,走路步态蹒跚。大姑常常来到我家,给奶奶拆洗衣服,洗头洗脚,陪奶奶聊天。若是奶奶生病了,大姑就会在家里小住几日,等奶奶病愈后,再迈着蹒跚的步履走过小桥,回到她的家里。大姑家有什么好吃的,譬如她亲戚给她带来的点心,她总是不舍得吃,拿回来给我奶奶。逢年过节,也总是给奶奶带来礼品。

我总忘不了这样一幅景象: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太阳底下,六十多岁的大姑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梳头,奶奶坐在椅子上,脸上洋溢着微微的笑……

或者这样的镜头:黄昏狭小的卧室里,煤油灯光线摇曳,奶奶坐在椅子上,把脚伸在洗脚盆里,盆里的水冒着热气,大姑轻轻地给奶奶搓着脚,母女俩喃喃说话……

有关大姑的印象,印在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记忆里。那时候我放学回来,总是碰到大姑在我家张罗这张罗那。大姑也总是问我学习累不累,还叮嘱我要照看好奶奶。

大姑擅长串锅盖,穿箅子。上世纪80年代,在乡下,农村人蒸馒头、做饭,用的是麦秸秆、高粱杆做的锅盖、箅子。大姑手艺精细,串出的工艺品密实,不透气。每隔三五年,进入腊月,我妈就让我把大姑叫来,把我家的锅盖、箅子统统换成新的。大姑在我家一住就是三五天。有时候,我家的箅子串完了,我的两个远房叔叔就把她叫去给他们穿,这样,大姑在我家一住十几天也是常有的事。她从没嚷过累。

大姑的一生,是可怜的一生。

我大姑从40岁开始守寡。大姑有两个孩子,就是我表姐表哥。表姐在20岁时,经我二姑介绍,远嫁山西,是我二姑附近的村子。我曾经问过大姑,当年为什么要把惟一的女儿嫁那么远时,大姑叹息说:“我傻,我真的很傻,当初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后来,大姑又补充说:“可能是那边富裕,能填饱肚子吧!”那时候,我奶奶和爷爷带着我父亲、我大姑、表姐、表哥一起去了山西曲沃,投奔我二姑。我们这边饿死人,那边却风调雨顺,能吃上白馍。就是那时候,大姑经不住二姑的劝说,把女儿嫁到了当地。不料这成了大姑一生的心病,一生的懊悔。我曾听大姑说,要搁现在,说啥也不会把闺女嫁那么远。要是闺女在眼前,还能跟她说说话儿。

在大姑家,当家的是我表嫂(大姑的儿媳妇),她很强势,表哥很软弱。大姑在家里没有一点地位。表哥、表嫂和他们的孩子,想训她就训她,没有丝毫避讳。大姑没有丝毫还嘴的机会。晚年的大姑,生活在抑郁之中。奶奶成了大姑惟一的依恋。我奶奶去世那年,我在外地读书,是年底,快期末考试了,家人没有把噩耗告诉我。后来听邻居说,奶奶去世的时候,大姑哭得死去活来,亲戚们都劝不住。大姑一直哭昏过去,是表哥用架子车把她拉回去的。

大姑有三个孙女,其中二孙女上学最少,似乎小学还没毕业吧!孙女们对奶奶也不好,嫌弃她这嫌弃她那,经常呵斥她。大姑年老了,干不动太多的活,就更遭儿女们的白眼了。他们觉得大姑吃饭多,不会节省粮食。平时表嫂和儿女们总挑剔大姑的种种不是。大姑因为吃饭多,身体胖,二孙女给她起个外号——大肚汉。

大姑每次回来,都向我父亲和我妈抱怨她的种种委屈。大姑说,她要做一家几口人的饭,一日三餐,夏天的晚上,大家都在外面乘凉,她在屋里洗碗刷锅或者热猪食。可是,儿媳和孙女还不待见她,尤其是二孙女。

遇到伤心的事,我大姑就到我奶奶坟上哭。我奶奶的坟在村外,位置空旷,然而大姑的哭声村子里几百人都能听见。有时候我们太忙不在意,就有好心人跑来转告我们。

父亲终于忍无可忍,好好地数落了他外甥(大姑的儿子)。软弱的表哥也很无奈。外甥比父亲小几岁。好脾气的父亲在几乎同龄的外甥面前没有丝毫的威严。父亲的批评没有效果。相反,孙女们反而嘟囔大姑不该在亲戚面前说她们不好。

我出主意说:“她们再吵你,你就去要饭,去二孙女的村子里要,看他们嫌丢人不嫌丢人。”大姑说,她决定试试。

后来,当表嫂和二孙女又一次狂吵大姑后,大姑果断地拎了一根打狗棍,拿了一只碗,背上几件换洗的衣服,讨饭去了。她去的方向就是二孙女的牛园村。半晌时间,表哥全家人找不到大姑,慌了。一打听,邻居们说,她拿个碗,掂个棍,向东要饭去了。表哥和表嫂赶紧去找。他们找到大姑时,她已经走出村子几里地,距离牛园有一半路程了。表哥表嫂好言好语地把大姑劝了回来。二孙女还低声埋怨说:“奶奶,要是传到我婆家,我这脸面往哪儿搁?”后来,她们就不再吵大姑了。

当大姑给我述说这些时,我说:“你这辈子太老实,要不咋遭人作践呢?”

后来大姑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更衰老了,精神也开始恍惚。她常常一个人,在黄昏时来到姑父的坟墓边转悠。几个月后,孝女大姑与姑父在天堂团圆了。(  杨玉胜)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李媛
下一篇: 莫负夕阳无限好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