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县域>>

邯郸“四种模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

2021-07-08 16:52: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丛台区三陵乡西陶庄村废弃矿山生态改造后形成的大磨山旅游景区。
在峰峰矿区义井镇鑫伯特鲜切花种植基地,来自附近村庄的农民在整理芍药鲜切花。

近年来,邯郸市把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全域国土整治的理念,结合各县(市、区)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老旧矿区融合发展、脱贫县易地搬迁四种主导模式。目前,全市已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23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9个,示范区总面积1230.84平方公里,涵盖49个乡镇、589个村,做到每个县(市、区)都有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

乡村旅游:开拓乡村新业态

邯郸市在中西部县(市、区)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和旅游带。

复兴区沁河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投资约40.4亿元,重点推进沁河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源生态园林等八大生态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周边23个村庄综合性发展,形成小麦加工、桑树种植加工、魔芋种植加工、元宝枫种植加工、核桃种植加工、泓森槐种植加工等1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沁河源湿地公园,已成为周边城乡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丛台区三陵乡康农旅统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打造中原赵文化、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餐饮娱乐、运动康养,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功能定位,打造集餐饮、运动、休闲、娱乐和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该示范区依托三陵乡区位优势和紫山、赵王陵、古石龙等众多文化资源,发展休闲采摘、民俗康养、电商推介为主的现代都市型农业,成为邯郸近郊乡村旅游新名片。

特色产业:走出种植新路子

邯郸市在东部平原县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邱县文冠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线,实施“公司+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文冠果种植1.5万亩,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文冠果生产加工基地。该县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全国知名的茶叶、食用油开发与利用专家学者为技术支撑,研发文冠果茶、文冠果油、文冠果胶囊、文冠果护肤油等系列产品,建成文冠果茶、文冠果油加工生产线,年制茶能力3万斤,销售收入上亿元。该县被授予“全国文冠果名县”称号。

鸡泽县滏阳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做优做强特色辣椒产业,建成省级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吸引全国10余个省份、几十个品种的鲜椒向本地集聚,现有辣椒加工企业130余家,带动当地就业1万余人,年加工鲜椒60万吨,主要产品20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46亿元,成为全国知名、北方最大的辣椒种植、加工和产品销售集散地。

广平县引导村民从单一的农作物种植转变到集种植、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种植+观光采摘”特色休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老旧矿区:还原青山造金山

在资源型老工矿区,邯郸市以恢复生态为目的,突出进行山体治理和矿山修复工程,通过占补平衡,让大批土地恢复利用,拓展发展空间,同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

峰峰矿区坚持“全域整治,全域修复”,提出修山、修水、修地、修气“四修”并举,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原则,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削坡平整、造林绿化等措施,让沟壑变平川、矿山披绿装。共修复矿山及荒山90处,铺设引水上山管道6000米、造林绿化种植400万株,建成北响堂森林公园并成功晋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成元宝山森林公园、南响堂森林公园、西山生态园等,将荒山变成了旅游景点。同时,把临水镇东泉头、清泉村、西泉头村、中清流村、西清流村等5个村联村并建成两个小区,带动峰峰矿区北部新城建设一体发展。

易地搬迁:整体打造新农村

在脱贫县,邯郸市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推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实现工农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名县215省道乡村振兴示范区涵盖2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投资16.23亿元,其中金乡水岸社区涉及黄金堤乡13个搬迁村庄、完成投资10.61亿元,金域蓝湾社区涉及万堤镇3个村庄、完成投资5.47亿元。依靠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后续产业扶持政策,在黄金堤和万堤2个安置点周边集中发展加工业、特色种养、电商、装备制造等扶贫产业,引导农户自愿土地流转,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长期稳定增收;黄金堤安置点建设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养殖园区、商贸园区,吸纳就业2450余人;万堤安置点依托县装备制造园区,吸纳就业850余人。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点周边集聚,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立和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工作,对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全程跟踪服务。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媛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