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恪守“耕读堂训” 传承红色家风

2021-06-23 17:03:05 来源:河北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良好的家风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我们这个50多口人的大家庭,被称为“耕读堂”,名字是我姥爷起的。姥爷还制订了“耕读堂训”,即“四须八戒”。“四须”就是:须文、武、忠、孝;“八戒”就是:戒酒、色、财、气、功、名、利、禄。

这还不够,每个“耕读堂”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成年人须是共产党员。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现在,家中几代成年人都是共产党员。二是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不能给大家庭抹黑。三是每个人必须敬畏职业,当先进、做模范。四是每个人必须低调做人、踏实肯干。

我们这个大家庭之所以充满正能量,也得益于“耕读堂”前两代人的革命经历和率先垂范。

我的姥爷韩玉书,是电影《地道战》里区长赵平原的原型之一,也是一名老党员。他1930年入党,在苦难和战火中,姥爷创立了“耕读堂”,带出一个红色家庭,形成了既继承传统美德,又体现党性的红色家风。直到晚年,姥爷的革命意志丝毫未减,他离休后曾三次把节俭下来的工资按大额党费缴纳。

“耕读堂”第二代是三兄妹。我的舅舅韩志洪(抗战时期化名张曙光),5岁起就天天背诵古文、打拳练武,十几岁随姥爷参加抗战,成为冀中有名的“父子兵”。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到艰苦的大西南、大西北工作。我的母亲韩志勇,15岁带头组织互助组;17岁入党,同年被评为“冀中劳动英雄”(省级劳模);21岁参加开国大典,在中央团校毕业典礼上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离休以后,她多次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离休老干部。我的姨妈韩志民,17岁入党,是国家培养的第一代赴苏联留学生;留学回国后扎根贫困山区,一生献身基层教育事业。

几位长辈崇高的革命精神,为后辈树立了榜样。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耕读堂”的家风建设突出了“忠孝”“文武”“淡泊”“勤俭”等重点。

拒绝物欲诱惑,不受功名利禄的羁绊,根本在于淡泊、清廉。“耕读堂”老人们凡是见到反腐报道,都会发微信家族群阅读讨论。1993年,舅舅就写了《防腐》等三首长诗。

“耕读堂”常以克勤克俭、热爱劳动教育引导晚辈。母亲在她的小院里建起小小的“家庭农场”,带领孩子们种菜种树,逢年过节组织孩子们擦玻璃、比赛做拿手菜。20世纪80年代,母亲带头树新风,孩子的婚事全部从简,没办一桌酒席、没收一份贺礼。“耕读堂”还设立了家庭汇报、奖励制度,过年不给压岁钱,而是设立学习工作“家庭奖”,以弘扬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传播正能量的场所。良好的家风积聚起来,便是优良的民风、国风。(马新景)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媛
下一篇: 故乡的足迹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