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村振兴>>

邢台前南峪:做好“红绿”两篇文章促进乡村振兴

2021-06-21 15:50:49 来源:长城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抗大陈列馆。何卓谦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刘延丽)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助力乡村振兴。6月18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采访团走进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倾听革命故事,感受乡村变化。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深山区,全村476户,1461人,党员103名,耕地746亩,宜林山场8300亩。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迁至邢台浆水镇一带。在这里,抗大进行了为期2年零3个月的敌后正规化办学。在这里,干部、学员肩负起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使命,发扬“抗大精神”,写下“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光辉篇章。

媒体记者参观抗大陈列馆。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传承“抗大精神”,到抗大陈列馆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走进陈列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峥嵘岁月。

军民鱼水情。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抗大精神”也深深影响着老区人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前南峪村“两委”班子发扬“抗大精神”,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治穷、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持续改善、经济持续发展之路。

而在建国初期,前南峪是有名的穷山村。前南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天林介绍,196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洪水更使前南峪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几乎毁掉全村所有的耕地和山场植被。但前南峪人并没有向灾难低头,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的光荣传统,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荒山,修摊垫地,植树造林。此后,前南峪人治山治水大干20年,才换来了太行山里的这一片绿。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天林(右一)向媒体记者介绍情况。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1984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15家集体企业。1999年,工业产值高达8350万元。进入21世纪,这里迎来了一次“急刹车”和“快转型”。一边,老书记郭成志带领“两委”一班人,开创性地实施“二次创业”,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引进8个国家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配套了现代化灌溉设施,按照绿色果品标准,实行科学管理。

另一边,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前南峪村将3家污染冶炼企业关停,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打造了绿色低碳家园,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生态前南峪。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改革开放以来,前南峪坚持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建起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32.64万株果品生产基地,林木覆盖率94.6%,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7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成为中国北方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2020年,全村社会总收入1.96亿元,集体纯收入2680万元,人均纯收入18600元。

山水相依,满目皆绿。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红绿’两篇文章,做大农产品加工,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郭天林说。

来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赵克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