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文旅>>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让革命传统永植心中

2021-06-04 16:22:53 来源:河青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主图.jpg

【纪念馆名片】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展馆建筑面积1859平方米,纪念馆共分“雄踞太行 抗击日军”“争取和平 实现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唤起民众 建设抗日根据地”“战略转移 边区机关进驻武安”“群星灿烂 光辉人物照千秋”“亲切关怀 党和人民心连心”等6个展厅,采用沙盘、景观、影像、油画和雕塑等多种形式展示,展品1000余件。

【导览人】王俊平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王俊平 (3).jpg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于2011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在1000多件展出文物中,除了1948年在武安赵庄村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创刊号外,还包括众多鲜为人知的边区钞票、股票、邮票、结婚证书、地契证等珍贵资料。

馆内主要展现了边区政府机关驻武安冶陶期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土地会议、南征会议等。

现在,记者就带大家跟随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王俊平一起走近这段历史,追忆曾经的峥嵘岁月。

【展馆速览】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

近日,记者来到了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所在地,武安市冶陶镇。

冶陶镇位于武安市境西南部,面积75平方公里。在解放战争时期,武安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冶陶村更是处于四省交界,南临龙虎河,北依药王山,东连齐鲁,西通秦晋,是古商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王俊平介绍,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转入反攻阶段的后方基地,边区首脑机关曾先后两次进驻武安。1946年8月,武安冶陶成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首脑机关第二次进驻武安所在地,武安又一次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治中心。事实证明,此次边区首脑机关迁回武安是一步好棋,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占领邯郸的美梦,邯郸成为全国各大解放区首府中唯一没有被国民党占领的城市。

晋冀鲁豫边区首脑机关驻扎在冶陶镇,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100多个县,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0多万,是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序厅。.jpg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序厅。

纪念馆2011年正式开馆

2011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整个纪念馆由1个序厅和6个主题展厅组成,重点突出了边区政府机关1945年11月进驻武安后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记者随王俊平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塑和大型浮雕。正中央的雕塑自左向右分别是滕代远、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薄一波。“晋冀鲁豫首脑机关在这里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发展了边区的财政经济,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才有了浮雕中展现的农民丈量土地、划分胜利果实和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场面。”王俊平告诉记者,当时前方部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供给,才使我们的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此外,王俊平还介绍了纪念馆的建设历史,“2007年,武安市开始新建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并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完成了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等十余处旧址的修缮。馆内以大量实物、图表、油画及多媒体形式,生动展现了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丰功伟绩。”

南征会议召开以后,千里挺进大别山出发前,刘邓在冶陶的合影留念,.jpg

南征会议召开以后,千里挺进大别山出发前,刘邓在冶陶的合影留念。

【故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艰苦奋斗、无私付出的先辈,他们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成就了最终的胜利。王俊平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那段艰苦岁月的故事。

强渡黄河:刘邓大军的称号从此诞生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张秋镇至临濮集300里正面上成功实施渡河作战,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的称号也从此诞生。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担负着战略突击的任务,而实施好中央突破、打开挺进中原的通道,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粉碎蒋介石的黄河防线,成为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刘邓大军多是北方人,不擅水性,水上练兵成为突破敌人黄河防线的重要作战准备。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冶陶村下池进行渡河训练。最开始,是在池水上用高粱秆绑成捆,连成南北长二十几米的人工桥,战士们在浮桥上训练。

由于高粱秆桥浮动摇晃,不宜操作,后来改为用木头长檩固定在浮桥上,也不行,最终决定用木头长檩制成直角立体三脚架。大家众志成城,进展迅速。三脚架制成后,又一节一节连起来,上面铺上木板,既方便又结实。战士们在桥上吹着冲锋号,训练起来了。

冶陶村下池为刘邓大军胜利渡河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刘邓大军的光辉足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邓小平、刘伯承及其家人在武安县冶陶的留影.jpg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邓小平、刘伯承及其家人在武安县冶陶的留影。

军民同心:军民让水,鱼水情深一家人

1947年,晋冀鲁豫中央局在冶陶召开土地会议,参加人数达1700多人,当时住房很紧张,参加会议的同志就分散住在冶陶周围十几里地的山村里。炕占满了,就在屋子里打地铺休息,没有枕头就找个砖。地铺又潮又凉,但他们没有向群众拿一被一褥,一有空闲,他们就帮助乡亲担水、扫院子、干杂活,与农民拉家常、谈心,宣传土地法,宣传党的政策,与群众打成一片,很受群众欢迎。

除了住的地方紧张,吃水也非常困难。当时冶陶村只有一个蓄水池,又遇干旱,人数增多导致吃水很紧张,有的农民甚至到村外找水吃。

一天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了,一位50多岁、留八字胡的老首长漫步在黄土崖上,正巧碰上出村挑水的老人刘增寿,老人停在那里歇脚,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拉扯起来。

首长问道:“老哥,你这么大岁数还出村挑水,为何不去吃池里水呀?”刘增寿笑着说:“大池的水不够,留着让同志们吃饭开会、研究大事,好让他们打胜仗呀。”首长听了不动声色,紧接着又询问起冶陶的地理概况和历年人们的吃水情况,直到天黑才各自回家,

第二天,村民们刚刚起床,就发现战士们一队一队到村外挑水去了,后来才知道,为了方便群众,部队把池水让给了村民,那位留八字胡的老首长就是董必武。

第四展厅:边区教育卫生文化财经事业的展示.jpg

纪念馆第四展厅内是边区教育卫生文化财经事业的展示。

【红色传承】

红色热土形成现代化产业结构

武安市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将初心使命镌刻于心,这片红色热土在新时代盛开多彩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武安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矿山冶金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完成“铁、钢、材”配套,主导产业完成由“地下”向“地上”、基础原材料向基础原材料加工业的“两大转变”。目前武安市正在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现已形成精品钢材、精细焦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主业突出、多元并举、竞相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

2020年,武安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市、全省洁净型城市。位列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第70名,位居“2021年全国GDP百强县”第74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80名。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jpg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外景。

设计绘制出40多面党史文化墙

今年以来,冶陶镇创新党史学习机制和表现形式,以党史文化墙率先掀起党史学习热潮。

冶陶聘请专业设计和绘画人员,将解放战争时期真实发生在冶陶的“三大会议”“八战八捷”等波澜壮阔革命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来,围绕党史设计绘制文化墙40多面,3000多平方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拥军支前”“军拥民、民拥军”等鲜活历史事件和题材以版画、3D画、油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进入冶陶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深有触动。

【历史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积蓄巨大力量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党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为统一的华北解放区,成立了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至此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武安冶陶毋庸置疑地留下了厚重且壮丽的篇章。

在这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大小无数场战役。

在这里,创办了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宣传了党的政策,报道了解放胜利的消息,成为鼓舞群众的有力武器。

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让农民第一次真正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在这里,中国人民银行自此肇始,为新中国培养了紧缺财经干部,为有效管理全国的财经金融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这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时代的巨变积蓄了巨大力量。

【必看文物】

在武安出版的第二版《毛泽东选集》

1.jpg

这是1948年春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是全国第二版,是新华社印刷厂用手摇印刷机在赵庄村窑洞里印刷出版的,共2000余册,分深蓝、紫红两种封面颜色。

刘伯承用过的办公桌(三级文物)

2.jpg

这张办公桌长1.3米,宽0.7米,高0.75米,是刘伯承元帅在冶陶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用过的办公桌。

刘伯承元帅的许多文章、批示、书信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完成的。

脚踏风琴(三级文物)

3.jpg

脚踏风琴是1945年晋冀鲁豫中央局进驻武安冶陶赠送给冶陶小学的,长1.3米,宽0.45米,高1.1米。

这件文物见证了当时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驻地百姓的鱼水之情。

《人民日报》合订本(三级文物)

人民日报创刊号和合订本。.jpg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

1946年6月底人民日报社迁至武安南文章村,后迁入河西村,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署办公。

《人民日报》在武安出版702期。右图是1946年在武安市河西村装订的合订本。

【记者手记】

激励继承者,走好脚下的路

在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翔实的资料,生动展现了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多年来,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和游客前来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武安作为晋冀鲁豫边区所在地,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邯郸主城区一体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传统工业城镇的“蝶变重生”。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用血与火铸就的红色历史,就是不断激励红色事业的继承者,坚定信仰,脚踏实地地走好脚下的路。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环麟  供图/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来源:河青新闻网
责任编辑:毕更新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