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要闻>>

乡村振兴看寿光|生态宜居的地方

2021-05-20 15:31:55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冀农融媒体·河北农民报讯(记者 单厚军 胡洪月)昔日寸草不生,今日绿意浓浓,这正是对寿光市北端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真实写照。过去时间里,寿光市北端地区曾因大面积盐碱滩涂而得不到发展,被市民笑称为寿光的“北大荒”。如今再看这片土地,宽阔整洁的公路、枝叶繁茂的林海、鳞次栉比的房屋、笑容满面的老人……眼前的一切都宣告着“北大荒”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生意盎然、生态宜居的新面貌。5月19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走进这座城市的北端地区。

活水来了,生态环境好了

“大家窗外看到的是双王城水库,是南水北调过来的长江水和饮黄济青过来的黄河水的一个交汇之地。”《北方蔬菜报》总编辑马健向采访团介绍双王城水库。据了解,寿光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盐碱化程度较严重,当地村民原先只能种些棉花等耐盐碱作物。长江水流入双王城水库后,起到了改善土质的作用,农民可种植一些其他作物。长江水的到来还有效调节了双王城水库周围的小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周围土地的盐碱化程度。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引导下,当地农民也逐渐改变着种植结构,参与到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之中。农民再也不用为干旱而发愁,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可以使用双王城水库里的长江水灌溉农田,保证农业丰收。除此之外,水库的建设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长江水流入双王城水库,为巨淀湖湿地公园、林海生态博览园提供水源。同时,长江水有效改善了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林海生态博览园、小清河入海口以及羊口渔港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实现以生态休闲、菜乡文化、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于一体的双王城旅游产业质量的提升。

改碱造林,树立林业生产鲜活样板

距离双王城水库10分钟车程的林海生态博览园,此刻正值绿树葱葱、花开正盛的时节。可23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滨海浅平洼地。据了解,1998年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开始建设林海。经过长期的人为保护、改良和恢复,形成了滨海盐田湿地、芦苇沼泽湿地和人工水塘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林场人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以林为主,探索出了水资源多层次利用、林盐结合、上林下藕、鱼荷混养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苗木繁育、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树立了样板。

当天,采访团漫步林海,体会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感受寿光人因地制宜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担当、决心和勇气。据该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自建园以来,林海通过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成了6000余亩荷塘、二十里湿地生态水道、东方不沉湖、休闲垂钓基地、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素质拓展中心、户外健身活动中心、科普宣教中心、湿地自然学校、九州文化苑、水生植物园、农圣文化园等人文、科普、历史景点。园区融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于一体,辽阔、秀丽同时又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置身园中,蓝天、绿树、荷香、水景扑面而来,让人美不胜收。

老人笑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全年推进

“刘廷臻老人,84岁;王凤兰老人,83岁;刘海兰老人,96岁……全村共48个老人,80岁以上的就42个,最大的108岁。”寇家坞六村妇女主任王红颜说,2019年,双王城在寇家坞六村建设了颐馨苑康养中心。该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采取“分散居住、集中供餐”的模式,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筹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每天为寇家坞六村44位老人提供两顿饭。每日用餐费用为75岁以上的老人,一天4元钱,80岁以上的老人一天2元钱,9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1元钱。同时市财政按每人每天2餐给予补助,最终以实际用餐次数为准。对集中提供用餐服务的,60周岁以上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市财政按每人每餐给予1.5元餐费补助;享受低保待遇的60周岁以上不能自理的残疾人、8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及90周岁以上老年人,市财政按每人每餐给予2元餐费补助。寇家坞六村颐馨苑康养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康养环境,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得到了周边各村老年人对康养中心模式的认可。

近年来,王城生态经济园区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形势,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倡导社会养老新时尚,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将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事业的突破点,并以寇家坞联村为试点,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当天采访活动最后一站,记者们来到寿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这个村子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纯朴、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村民家家都可以分到180平米的楼房,四十几平的车库,取暖物业有补助,文体活动有场地,村民和市民在我们这没啥区别。”近年来,该村在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治理升级,走出了一条从善能到善治,从善治到善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

一座生态宜居的小城,不仅要有蓝天白云,也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人居条件。从不毛之地到改天换地,几代寿光人拿出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成就了今日这座“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北方小城。(供图:胡洪月 戴军)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毕更新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