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要闻>>

人工栽培“茅窝菌”技术在沧州实现突破性进展

2021-05-10 17:10:36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冀农融媒体·河北农民报讯(记者郭庆峰)提起“茅窝”或是“茅窝菌”,很多人对它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夏季的农村,几场毛毛雨过后,茅草地中就会生长出如纽扣般大小的蘑菇,娇嫩无比。茅窝即可煲汤又可做馅,是一道绝佳美味。然而就是这个绝佳的美味,人工驯化栽培却很难。日前,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传来好消息,该院王增池教授经多年钻研,目前“茅窝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这些年来,王增池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研究与教学。而在工作或生活中,王增池总听人提起“茅窝菌”,这激发她对盐碱茅草地生长的这种野生菌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自2015年起,每到连阴雨的夏季,王增池就开车往沧县、海兴、黄骅等县市的茅草地里跑,考察“茅窝菌”的生长环境,采集“茅窝菌”子实体,开展一系列研究。

每到夏天雨季,王增池教授都会冒着细雨到茅草地中寻找“茅窝菌”,开展一系列研究。

王增池介绍,茅窝菌是寄生在茅草茎基部的一种小型食用菌,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0.5-1.5cm,幼时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往往中部稍下凹,浅肉色至淡黄褐色,初期边缘内卷,后期有沟条纹。菌肉近白色。经权威机构基因测序和形态观察比较表明,茅窝菌为枝生微皮伞(Marasmiellus ramealis (Bull.) Singer),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微皮伞属。由于受到温度、湿度、气候、茅草地况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茅窝菌产量少且不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茅窝菌干品已经成为馈赠亲友的珍贵物品。由于受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野生茅窝菌产量很少,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以王增池教授为首的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团队经过几年研究攻关,掌握了茅窝菌的生长规律与特点,筛选培育出3个菌株。茅窝菌人工栽培技术已取得试验性成功,下一步将进行示范栽培种植。该项技术突破,将为今后茅窝菌的栽培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人工栽培的茅窝菌变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毕更新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