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江南小镇名流辈出 胸怀天下书生本色

2021-04-22 14:29:07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甪(Lu)直位于江苏省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从高空俯瞰,状若一个“甪”字,故名曰“甪直”。这里乃“五湖之厅”“六泽之冲”,水土肥美,沃野广袤,百姓富足,是地道的“鱼米之乡”。唐朝诗人择此隐居长住,元代画家在这里流连驻足。连天庭的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途经此地时,亦恋恋不舍,遂“落户”于此,成了“永久居民”,为当地老百姓供奉为“避邪镇风的神兽”,它端坐在古镇大门口,年复一年庇佑着一方百姓。

进入古镇,热心的当地人会善意提醒你:来我们甪直一定要去保圣寺看看哦!南朝年间,萧梁重佛,这“保圣寺”亦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列,寺内除却圣手杨惠之亲手所摹的传世塑壁十八罗汉,西院另有陆龟蒙和叶圣陶的墓冢。1000多年前,一位青衫老者来到此地,他叫陆龟蒙,出身于江南世家望族,是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陆逊的后人。厌透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买下几亩田地,盖了一间房屋,开始了有酒有诗的逍遥日子。被官场冷落的老陆在与青山绿水相偎相依、与清风明月心心相印的惬意日子里,写下了在中国农具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著作《耒耜经》和一些关注生民疾苦、接地气的小品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清风亭内小坐,于斗鸭池畔徜徉,陡然滋生出一番“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

1000多年后,一个风尘仆仆的毛头小伙,来到了保圣寺西院南侧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担任教师,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一代师表叶圣陶。他身兼多重社会角色: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等,但他生平最得意的却是教师这个职业。纪念馆内有保存完好的教室,鸳鸯厅是当年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宿舍。穿透岁月的云雾,依稀可以看到三尺讲台上执鞭任教的激扬青春,这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还尝试进行教育改革,而今墓园古银树下的“生生农场”就是当年叶老师创办的师生共同劳动的新型农场。叶老原是苏州草桥人,却深情地将甪直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故世后,家人亦遵其遗嘱将骨灰埋在曾经执教过的校园,同千年以前的古人陆龟蒙天长地久地做了邻居,两墓相距不足百米。我站在那棵千年老银杏下,进行着一场心灵的朝圣:两个不同时代的文人,一位出世隐逸,诗酒逍遥之际仍不忘生民疾苦;另一位则一腔热血,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的理念积极入世,育人无数;两者却是一样的悲天悯人。

从保圣寺出来,途经香花弄朝东走,一座石库门宅第跃入眼帘,门前青砖照壁上镌“漪韵”两字,这是沈柏寒旧居。说起甪直,是绕不开沈柏寒这个人的。沈家原是甪直土豪大户,素有“沈半镇”之称。三开间正厅乐善堂是全镇最为豪华的建筑,前后重轩,雕饰遍布,厅内有抱柱楹联:“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让人感受到耕读世家的气氛。他以弱冠之年东渡日本,接受先进思想,深造归来,痛感乡里风气闭塞,深知“教育乃兴国之本”,遂积极从事教育事业,捐资创办现代学堂,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创办电灯厂、电话局、碾米厂,给村民生活带来方便。

本镇另一名流王韬一生足迹遍布山川江海、古镇乡村、欧洲列国……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晚清知识分子,有作家、旅行家、翻译家等光环头衔。故居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清代建筑,面阔三间的鸳鸯厅屏风前置王韬半身铜像。他本是一介书生,出身甪直书香门第,生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乱世,因化名向太平天国上书,被清廷察觉,因此避难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应邀欧洲,翻译中国典藏经书,顺道游览欧洲诸国,目睹列国之富强,呼吁改良变法图强;移居上海后,潜心著书,对后来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立宪运动产生重大影响。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图强,还是王韬设法把书信转达给李鸿章的幕僚。故居厅柱上有一对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让我想起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一个豪气干云,一个润物无声。

江南古镇都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甪直素来享有江南“桥都”之美誉,水多而桥密,区区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宋、元、明、清各年代大大小小石拱桥72座半:有多孔大石桥、宽敞拱形桥、狭窄平顶桥、左右相邻姊妹桥等,宛若一个露天古桥博物馆。曾有人言,甪直桥梁的密度,远超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和丰桥、环玉桥……或婉约隽永,或厚重老辣,形同而魂不同,貌似然神不似,在一方水域上躬俯千年。2300年的历史、79座古桥,勾勒起甪直的历史轮廓。

古镇多水多桥,船娘也多。一大清早,摇橹的船娘梳着髻髻头、扎上包头巾、穿着拼接衫、拼裆裤、束好裾裙、脚着绣花鞋,静静划过一条小木船,甜甜地唱着船谣,尤为醒目。与别处古镇不同的是,甪直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民俗服饰,甪直本地上了岁数的妇女们,无论上街赶集,或是摇橹撑船,都身穿蓝衣花布褂,头扎白包巾,成了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意行走老街上,鼻尖闻到一股酱香,几乎每家店铺、摊贩都在兜售着一种古镇特色小吃萝卜干。甪直人最喜欢在炎炎夏夜,一家子围坐在院子里,支起一张小方桌,就着一碟置于青花小盘里、切得均匀的萝卜干吃上一顿可口下饭的“淘茶饭”。

蓝豹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张晓华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