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故乡的路

2021-03-08 11:14:41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弹指一挥间,凝望故园,它的变化翻天覆地。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见高楼林立,商贩如云,与昔日景象大相径庭,恍若隔世之感。

几十年前的故园,是怎样的景象呢?大片的庄稼地包围着村庄,低矮的土房散落着,瘦弱的村民脸色黑黄。乡村的土路,那更是我抹不去的记忆。数年前,农村的大路小路几乎都是土路。那些通往市镇的路,是经过修整的,路面的土被拍得瓷实,坑洼处不多。但即使这些还算不错的路,拖拉机和卡车驶过时,立即会变得尘土飞扬。路上的行人往往以手遮面,或者躲在路旁,等尘土缓缓落尽,才继续自己的行程。一路行来,躲躲避避,上至头发,下至脚面,浑身上下都落满一层细细薄薄的尘土。乡下人,土里来土里去,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各个村里的街巷路也都是土路,平日路面还可以,但如果一下雨,路面就会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在这些泥浆路上,步行都变得费劲,何况拉着架子车,推着自行车。下雨天,人们会穿上防水胶鞋,如果穿其他的鞋,鞋便彻底毁了。有的路面地势较低,便形成一处一处的水洼。这时候车辆常常被陷入泥水中寸步难行,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两个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人们呼朋唤友,一群人在泥地里推呀拽呀,喊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人多力量大,深陷泥潭中的车马终于闯过了 “龙潭虎穴”,但人和牲畜浑身上下都是泥点儿,好不尴尬!

田间还有很多小路,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这些路的路面更差劲儿,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人们通过这些小路,运输收获的庄稼,路面被轧出了深深的车辙印。横七竖八,曲里拐弯,不一而足,宛若网络一般。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的路况有所好转,很多土路变成了碳渣路。将废弃的碳渣碾碎铺于路面,有效改善了雨天的泥泞状况。行走在碳渣路上,脚下嘎吱嘎吱作响,感觉比土路好了许多。但当时对碳渣的处理不够细致,很多碳渣块儿没有被碾碎,时不时会咯痛人的脚。

后来碳渣路又被柏油路取代了。通往城镇的主要路面,陆陆续续变成了柏油路。那时经常会见到穿工作服忙碌的工人,他们将沥青混合物均匀铺设在路面上。铺完沥青后,一辆辆轧路机开始来回工作,将路面压得平整光滑。一段段黑色的路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昔日的土路、碳渣路一去不复返了。走在宽阔的柏油路上,视野开阔,步履轻盈,心情也格外欢畅。

近十年来,社会飞速发展,家乡的路也得以改善。通往市镇的主干道,都变成了现代综合道路。路上的立交桥、人行天桥随处可见,路面设计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维护管理措施先进。村村寨寨的街巷路也都被改造成了水泥路,路面平整,干净卫生,有专人负责管理。

路是时代的缩影,从昔日的泥浆路到今天的现代公路,路的变化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漫步在故乡的路上,回首昨日,常常令人感慨万千! (惠军明)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张晓华
下一篇: 冬日画九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