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村振兴>>

邢台农民黄月香:俺家门口有“银行”

2020-09-17 14:31:02 来源:河北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俺家门口有“银行”

——邢台市任泽区农民黄月香脱贫记

近日,黄月香(左)在储备林基地采摘金银花。 通讯员宋杰摄

8月11日5时不到,黄月香就起了床,简单洗漱之后,来到村里的一个游园。她一手拿着笤帚,一手拿着簸箕,没多会儿就将游园里的枯叶、纸片等清扫完。

黄月香今年56岁,家住邢台市任泽区赵村。尽管年龄稍大,但干活儿麻利。“再过一会儿,乡亲们都会来锻炼,这里干干净净的,大家心里也畅快。”她说。

5年前,黄月香的心脏查出问题,她跑遍省内外大小医院,因手术风险高,专家建议保守治疗,每月光吃药就得花费六七百元。丈夫为了照顾她,无法外出打工。家里只有3亩农田,收入微薄,再加上小女儿上学等开支,家里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2016年,我们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月香说,孩子上学不用花钱,每月还有生活补助,她每月的药费报销后只需自付三四十元。“国家有好政策,让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说。

好日子还在后头。

2017年,赵村流转了900亩地,其中700亩用于储备林建设项目,黄月香家里的3亩地也流转了出去,每亩地一年流转金1200元。黄月香和丈夫李杏朝算过账:这3亩地一年种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扣除各种成本投入,一亩地最多也就赚七八百元,土地流转后还能多挣钱。流转了土地,黄月香夫妇轻松了许多,李杏朝开始在附近木器厂打工,一个月能挣几千元。

村里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适合的公益岗位,黄月香成了一名环卫工,专门负责村里的6个游园和一个广场的卫生,每月能多收入300元。

更重要的是,700亩储备林也成了全村的“宝地”。这两年,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有种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的,有种菊花等花卉的,还有养金蝉的,不少人因此鼓了钱包。

2016年,任泽区被列为全国储备林建设试点,如今已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6.5万亩。“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创新实施了储备林生态扶贫模式。”任泽区扶贫办副主任王建群介绍,储备林项目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和用地。在破解资金难题上,政府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和农发行储备林建设贷款政策,投入4180万元到农发行,撬动了1.67亿元贷款。在破解用地难题上,充分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大力推广“林粮、林药、林菇、林苗”等间作模式,提升了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储备林建设项目每年收益分红近800万元,6929名贫困户实现收益全覆盖。”王建群说,根据贫困程度不同,他们分别给予每户每年2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分红。

黄月香每年能得到储备林项目分红1200元,至今已是第4年了。她乐呵呵地打比方说:“树一天天长大,就像家门口的‘银行’,收益源源不断。”

过去4个月,黄月香每天利用空余时间,到储备林里摘金银花,“一斤5元,一天也能挣二三十元。”再过一阵子,林下种植的300多亩菊花就要开了。黄月香说,到时去采摘菊花,挣得只多不少,“一年四季,只要想挣钱,林子里有的是活儿。”

王建群介绍,为了充分放大储备林生态扶贫项目带动能力,全区80余个种粮大户参与项目建设,带动5000余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益。两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通过参与储备林建设、林木管护获得薪金收益。同时,还有不少农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林下种植获得经营收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和政府要绿、企业得利、群众受益“三共赢”。(河北日报记者邢云)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韩双志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