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要闻| 民生| 乡村振兴| 科技| 学院| 体系| 视频•直播| 深度| 县域| 乡风| 说法| 健康| 文旅| 生活| 供求| 电子报
河北农网>>乡情>>

国家级非遗:朱派西河大鼓创始人朱大官的传奇人生

2020-08-13 18:02:23 来源:河北农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 刘雨梅

清朝光绪年间,固安尹翰林家中办寿宴,方圆百里的说书名家全请。其中有一位俊朗精干的中年艺人,他,就是来自文安县小齐观村的鼓书艺人朱化麟。

按照当时的规矩,凡是说书的都要在府门以外、站在大街上表演。朱化麟也不例外,把鼓支好,开口唱了起来。大头板下来没多久,府中管家过来询问姓氏后说:“请朱先生院内去说。”朱化麟环视院内,尽是女眷,随口唱了一段《小姑贤》,唱到妙处,大家哄堂大笑,博得众彩;紧接着一段《丁香割肉》,忽而满院啜泣、无不泪下。管家又来到面前说:“请朱先生屋内唱。”朱化麟依言进屋,尹翰林起身相迎。对朱化麟的唱腔赞不绝口,特别说到:“先生在《丁香割肉》里有一句:把做好的面撂在了京南固安柳条编的簸箕上......改的妙啊!妙不可言!”两人相视大笑。遂成八拜之交。

朱化麟和尹翰林谈笑风生,他洒脱大气,气宇轩昂,不卑不亢。旁边的翰林因年龄稍轻,为盟弟,处处恭敬谦让,旁边不知情的人议论纷纷:“这位先生,恐怕是个大官?”从此,“朱大官”三字享誉京南。

 朱化麟11岁时,拜西河大鼓元老马三峰为师。马三峰为高阳县人,少年丧父,家贫如洗,却天赋秉异。他多才多艺,不但会唱木板大鼓,还会唱老调、梆子,会吹唢呐、拉板胡、弹三弦,无所不能。在长期的说唱演出中逐渐摸索改进,舍木板改为铁梨铧片,舍小三弦为大三弦,整体风格和谐流畅、生动活泼、时唱时说、通俗易懂,逐渐形成了西河大鼓的雏形。在当时冀中地区红极一时,众人竞相追捧。

初见恩师,朱化麟倒头便拜。马先生问了他的家乡住址、家庭状况、生平爱好等,十来岁的孩子对答如流,清脆果断,毫无扭捏之态。先生暗喜,说:“孩子,这会儿就去店里取铺盖吧,我收下你了。”朱化麟前脚刚出门,隐约听到马先生旁边的弟子说:“师傅,这个小孩儿你不能收啊,他太“精”了,怕以后“斗”不了。”马先生朗声说:“你错了,俗话说: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我早就想找这样一个徒弟没有找到,今儿摆在我面前了......”他听到这话眼泪“哗”的流了出来,一路小跑奔了客店。

朱化麟是师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因少年家贫失学,认字寥寥,却天资聪颖,玲珑机敏。鼓书唱段听一遍已学了八分,两遍便有了气韵,到了第三遍已经能融会贯通,颇有恩师当年风范,深得马先生喜爱,师徒二人形影不离。时年,马三峰带朱化麟常住雄县挚友韩云甫、韩云亭两兄弟家中。韩氏兄弟一个是秀才,一个是私塾先生,都是饱学之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马先生所说的《响马传》、《少西唐》、《前后七国》等名篇,都经韩氏兄弟加工、整理和完善。《宁武关》、《火烧绵山》、《听琴》等诸多雅俗共赏的唱段更是直接出自韩氏之手。三人经常通宵达旦切磋说书艺术。

朱化麟耳濡目染,不但随时接受师傅教诲,还受到韩师兄弟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艺术修养不断提升。

两年后,朱化麟艺业有成,他的嗓音清脆、吐字利落,唱腔豪放,在师兄弟中脱颖而出,小有盛名。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说:“孩子,我一生所学就这么多了,都教给你了,我没有什么可教的了,你走吧......”朱化麟跪拜不起,哭着说:“师傅,我不走,我和您情同父子,我走了您也不好受。”老先生也哭了,说:“孩子,我也不愿意你走,可是考虑你家里的条件不好,想叫你回去,给家里早挣个钱,你现在的本事能养家了。”朱化麟说:“我要再伺候您三年,三年满了,我就回去。”

就这样,他被留下来。不久,马三峰病逝。朱化麟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在师傅家一待三年。这三年,农闲时和师兄弟们赶庙会上灯棚、串村街演出赚钱,供养师傅的家人,农忙时在田间劳作,闲暇时对西河大鼓这一曲种深研细磨,创出了很多唱腔板式和伴奏技巧,为日后朱派西河大鼓的形成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三年后,朱化麟回文安县老家务农,兼教胞兄朱麒麟弹弦。兄弟俩苦练两年余,开始去雄县、徐水一带赶庙会说书,一举成名。

朱化麟擅演唱中短篇书目。这些大多是师傅口传心授的实词书,后经韩氏兄弟反复润色,更加精致上口。他在立足传统、保留精华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死书活说”的独特风格。针对不同阶层的群众,采取不同的说唱方式。比如《樊金定骂城》,他以优美的唱腔、生动的抒情征服上层听众,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时,唱完头板立即放下板,开始“破题”,用大众化的语言,把这段书的故事原委娓娓道来,然后再唱原词。即使文辞深些,听众也能明白。有些深奥的典故,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入解说,增强了鼓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接受方式,不断对原来的腔调和演唱技巧进行改革。把地方戏曲、民族小调中的精华吸取到西河大鼓中来,并根据听众的地域特点,适时改变腔调,使鼓书演唱更加优美动人、亲切感人;为了加强这一曲种的表演效果,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他拜师习武,主攻八卦,能打出漂亮的拳脚。他身轻如燕,常用的武器是一柄“拂尘”,柄为紫铜所做;他重视细节,从微小处入手带听众入境。一段鼓书里有“古庙念经”的一个情节,为了把它说好,他去了任丘大庙,拜大庙主持了义和尚为师,吃斋念佛,学会了难懂的经文,并把这段经文原音原律地搬上了西河大鼓,一时传为美谈,也自此结下善缘;他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次表演前必精心排练。全面了解听众的群体特点,根据听众的层次比例设计好唱腔、唱法、唱词,定腔、定调、定大梁,先排后演,绝不“淌水”;他的台风端庄细腻、洒脱大气,唱腔美、身段美、为人美,在西河大鼓届自成一格,人送雅号“朱大官”,又称“盖京南”。

 由于朱派西河大鼓风趣传神、雅俗共赏、魅力独具,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

王再堂,雄县人,朱大官的书他场场不落,渐入佳境,定要拜师。朱先生不允,因为王再堂年长自己很多,后来拗不过,带他拜了恩师马三峰的坟,自己代师授艺,二人师兄弟相称,后来成名,人称“转眼王”。

 卢荩臣,雄县人,家里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他从小娇生惯养,少年时染上赌瘾,偷家里的钱去赌,输光钱赌地契,后来输红了眼,拿了把刀子赌大腿上的肉......朱大官和卢荩臣的父亲有些交情,听说后直接找上门说:“哥哥,您要是舍得,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亲自调教。”卢老爷子千恩万谢,后来,卢荩臣成名。

王士平,容城人,初来朱家穿得破烂不堪,看见朱大官磕头说自己家里遭了变故,投亲不成,身无分文,想帮助朱家干点农活,讨口饭吃。朱大官点头收留。他干事勤快,为人憨厚,慢慢取得了朱大官的信任。先生每天授徒,开始他干完活站在旁边听,后来就有了他的座位。八年后,家里来了个妇女,还带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说是王士平的媳妇,男人出来时只说来朱家学艺,八年了,不知道怎么样了。朱先生叫来王士平,没有责怪,只说了一句:“我对不起你,你受累了。”王士平跪下磕头说:“师傅,我全会了。”一声师傅,泪如雨下。

朱派传人,除了卢荩臣、王再堂,还有杨震远、焦跃山等,再传弟子李成林、王书祥、艳桂荣、田连霞等都是西河大鼓界有声望的著名演员。

朱大官1941年逝,享年75岁。这位乡村中走出的西河大鼓艺人,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为百年历史的西河界宗法、推崇,也是文安人民为之骄傲的古洼之子。

2020年8月13日


来源:河北农网
责任编辑:陈小朝
下一篇: 客从故乡来

相关新闻

三农要闻

燕赵农村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生热线 0311-67563577|  网站办公 0311-67562548

广告合作 0311-67563195|  订报垂询 0311-67562175

投稿邮箱:hbnw2020@163.com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 臧济华

冀ICP备09047539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Copyright 2015-2020 jn.heb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

立即打开
河北农民报官方公众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官方公众号 天下农资官方公众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头条号 河北农民报官方抖音号